上海2025年11月6日 美通社 --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诺华公司以“诺守慢粒,携手治愈之路”为主题,携手临床专家和患者组织,聚焦更高治疗目标与高质量生活,探讨从诊疗到随访再到生活支持的全程管理体系,共同展望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与管理新阶段。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又称慢粒)是一种以髓系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1。在中国,每年约有9,300例新发病例2,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更为年轻化1。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药物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慢粒已进入可治、可控的慢病时代3。当前,慢粒的治疗目标已从延长生存转向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无治疗缓解(TFR),但现有治疗仍面临挑战4。
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表示:“根植于诺华公司在血液领域的创新传承,我们不断在慢粒领域带来创新药物,为慢粒患者的健康带来切实的改变。更高的治疗目标不仅意味着更好的疗效,更意味着在严谨的评估与随访下,让更多患者走向无治疗缓解,重塑长期高质量生活的可能性。诺华公司将充分发挥进博会平台的影响力,携手行业专家、学协会以及患者组织伙伴们,继续助推慢粒治疗和疾病管理,让更多患者获益。”
圆桌交流:从治疗到生活,构建慢粒患者支持体系
活动现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黎纬明教授、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刘正琛、诺华公司中国区首席医学官及医学事务负责人吴铃和诺华公司中国区肿瘤治疗领域血液领域负责人陆世巍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构建慢粒患者支持体系”展开深入交流,从目标设定、规范化管理、医药可及性与多方协作等角度,探讨高质量生活的实现路径,推动更高治疗目标的可达、可持续与安全。同时,呼吁将患者生活质量置于同等核心地位,通过心理与社会支持、教育与随访管理的协同发力,让“高质量生活”成为更多慢粒患者的现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黎纬明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慢粒治疗已进入以长期管理为基础、以更高目标为导向的新阶段。在追求深度分子学反应的同时,将‘治疗耐受性‘与‘生活质量’作为并重的决策维度,为患者铺平通往无治疗缓解的道路。因此一个能够带来深度的分子学反应和更好耐受性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更精准的治疗、更系统的支持以及常规化的关怀,让优质医疗管理经验、标准化体系下沉到基层医院,才能共同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管理体系。”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刘正琛表示:“对患者而言,治疗之外还有生活。我们看到,心理支持、就业与家庭角色维系、社区融入与健康教育,都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复杂指标与管理路径转化为通俗、可操作指南,我们也将推出《初识慢粒:从疑惑到清晰患者全程守护手册》,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希望社会各界的协作可以显著减轻长期治疗带来的负担,让更多患者不只是‘活得更久’,还要‘活得更好‘。”
作为长期深耕慢粒领域的创新药物公司,诺华见证并参与了慢粒治疗从“绝症”向“慢病化管理”的变革,持续推动高价值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可及,携手临床专家、公益组织与社会各界改善患者健康。面向未来,诺华公司将以“承诺中华”为指引,深化在华投入与本土协作,以更高治疗目标与更好生活质量为导向,助力中国慢粒患者走向更可控、更有尊严、更具选择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 41(05):353-364. |
2. Clarivate DRG Emerging Markets Data |
3. Baccarani M , Abruzzese E , Accurso V , et al. Managing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for treatment-free remission: A proposal from the GIMEMA CML WP【J】. Blood Advances, 2019, 3(24):4280-4290. |
4. 胡利娟,黄晓军.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靶向治疗现状和挑战【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12):1285-1290.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