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车主鲁女士最近发现了一个“惊喜”:每天通勤的燃油车,上个月续航里程多了几十公里,百公里油耗从8.1升降到7.5升。“同样的路,加油费用支出明显低了。”

她的体验并非个例——杭州车主倪女士记录2600公里行驶数据后发现,车辆油耗从11.5升/百公里降至9.5升,“市区堵车时,节油效果更明显”。

她们的变化,是参加了一项围绕钠离子新型汽车电池在传统燃油车上的应用测试。浙江旭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钠离子汽车启动电池,正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打开节能新空间。
百余车主实测:超八成油耗下降,低温启动更可靠
“最初没把‘省油’当卖点,是实测中车主反馈让我们关注到这一效果。”旭派动力科技研究院技术经理余经理直言。
据旭派动力提供的实测数据,首批100余名燃油车车主安装钠离子启动电池后,超八成车辆百公里油耗下降5%至15%,具体幅度因车型、驾驶场景略有差异。除了节油,车主们还提到“启动更顺畅”——尤其在北方冬季,钠离子电池的优势更突出。
“铅酸电池在-40℃极寒环境下容量会大幅衰减,很多车得反复点火,既耗油又伤发动机。”余经理解释,钠离子电池在该环境下仍能保持85%以上容量,冷启动成功率超99%,这从根源上解决了燃油车冬季“启动难、启动费油”的问题。
技术破局:缩短启动时间、适配启停系统,双路径节油
为何一块启动电池能影响油耗?余经理拆解了燃油车的“能耗关键期”:发动机启动阶段是耗油高峰,传统铅酸电池因放电能力有限,需0.5至1秒才能让发动机达到稳定转速,这段时间燃油燃烧不充分,会造成浪费。
“钠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能把启动时间压缩到0.3秒以内,发动机更快进入高效工作区间,自然减少燃油浪费。”余经理补充,该电池还有另一项优势——适配自动启停系统。
如今配备自动启停系统的燃油车越来越多,理论上该系统能省5%-15%燃油,但频繁启停对电池寿命和放电能力要求极高。“铅酸电池用久了会老化,启停系统容易失效,节油效果打折扣。”余经理说,钠离子电池经过2500次循环后容量仍能保持80%以上,可确保启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其能量转换效率超90%,远高于铅酸电池的70%-80%,“电池自身能量损失少,发动机就不用额外耗油补损耗”。

千亿市场待挖:3.45亿辆燃油车,每年或省数百万吨油
钠离子电池的节能潜力,背后是庞大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燃油车保有量达3.45亿辆,汽油消耗量预计1.58亿吨,仅燃油车启动电池市场,每年规模就超2000万块。
“若这些启动电池全部替换为钠离子电池,理论上每年至少能省数百万吨燃油,减少千万吨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旭派动力技术经理余经理认为,这不仅是“换一块电池”的技术迭代,更是燃油车能效观念的更新,“电动化转型中,不能忽视传统燃油车的节能空间,升级关键零部件就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
尽管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及锂电池,但在安全性、成本、低温性能上优势明显。“钠资源丰富、成本低,还环保,是替代铅酸电池的理想选择。”余经理说。
从“省油”到“整车赋能”,企业计划拓展应用场景
对普通车主而言,技术原理或许复杂,但车主鲁女士的判断标准很直接:“开同样的路,加油的费用少了,就是最好的证明。”随着更多车主关注能耗,燃油车节能赛道正悄然变化,钠离子电池也有望撬动这一被忽视的千亿市场。
“我们不会只停留在启动电池领域。”旭派动力市场负责人陈武透露,未来将把钠离子技术整合到整车能量管理系统中,从辅助供电逐步拓展到轻度混动场景,“在电动车普及的今天,一块更高效的启动电池,可能是传统燃油车走向节能的第一步”。
标签:
